KMS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otology,CAS
遗迹化石Trichophycus在贵州仁怀下–中奥陶统湄潭组中的首次报道及意义* | |
张小乐1,2; 张竹桐3; 黄璞1; 王怿1; 吴荣昌1 | |
2022 | |
发表期刊 | 古生物学报 |
卷号 | 61期号:4页码:603-614 |
摘要 | 遗迹化石研究对揭示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期间, 底栖生物在陆棚区定居的具体过程有重要意义。 Trichophycus在寒武系–奥陶系有广泛报道, 但是针对其时空分布、演化轨迹、造迹生物属性和生态等的系 统总结和讨论较少。本文首次在贵州仁怀地区下–中奥陶统湄潭组内陆棚沉积中报道了遗迹属Trichophycus。 该遗迹化石由宽的U型、平直或弯曲的潜穴管以前进式方式构成潜穴系统。底部和侧部以纵向排列的、平 行或近似平行的抓痕为特征, 发育后退式蹼状构造, 不发育衬里。上述特征支持将其划归到T. venosus Miller, 1879。湄潭组中Trichophycus可能为一类未知的节肢动物居群所建造的觅食/居住遗迹。地质历史中 Trichophycus的造迹生物来自多个类群, 是行为趋同的产物。作为Glossifungites遗迹相的常见分子, 它的出 现可能指示沉积物的初始硬结或存在较短的沉积间断。Trichophycus相对狭窄的沉积相分布区间表明它可以 作为浅海固底的指相遗迹化石。作为先锋遗迹属, Trichophycus的地史分布表明, 全球各板块底栖造迹生物 在陆棚区的定居是不等时的。湄潭组中Trichophycus的出现, 是华南扬子区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期间, 底 栖造迹生物探索陆棚区生态空间的一个缩影。 |
DOI | 10.19800/j.cnki.aps.2022001 |
语种 | 中文 |
关键词[WOS] | 潜穴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 古生态 古环境意义 演化轨迹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41713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 210008 2.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430074 3.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小乐,张竹桐,黄璞,等. 遗迹化石Trichophycus在贵州仁怀下–中奥陶统湄潭组中的首次报道及意义*[J]. 古生物学报,2022,61(4):603-614. |
APA | 张小乐,张竹桐,黄璞,王怿,&吴荣昌.(2022).遗迹化石Trichophycus在贵州仁怀下–中奥陶统湄潭组中的首次报道及意义*.古生物学报,61(4),603-614. |
MLA | 张小乐,et al."遗迹化石Trichophycus在贵州仁怀下–中奥陶统湄潭组中的首次报道及意义*".古生物学报 61.4(2022):603-614.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个性服务 |
查看访问统计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小乐]的文章 |
[张竹桐]的文章 |
[黄璞]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小乐]的文章 |
[张竹桐]的文章 |
[黄璞]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小乐]的文章 |
[张竹桐]的文章 |
[黄璞]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