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GPAS OpenIR
西藏色龙西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稳定碳同位素特征
安显银1; 张予杰1; 朱同兴1; 张以春2; 袁东勋2
2018
发表期刊地球科学
ISSN1000-2383
卷号043期号:008页码:2848
摘要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生物灭绝过程和原因一直是科学家关注和致力解决的关键古生物学问题之一.色龙西山剖面的牙形石分带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认识该地区地层序列和沉积历史提供了新的证据.全岩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在长兴阶与印度阶附近该剖面存在着碳同位素负偏,可以同我国华南多个剖面进行对比,揭示了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碳同位素变化和生物灭绝模式具有全球对比性.新识别出的奥伦尼克阶底部(Neospathodus waageni带底部)碳同位素值大幅度负偏及之后的正偏,与华南等地的变化规律一致,反映了二叠纪末期到早三叠世长期的、复杂的生物和环境变化过程.

语种英语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25691
专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安显银,张予杰,朱同兴,等. 西藏色龙西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稳定碳同位素特征[J]. 地球科学,2018,043(008):2848.
APA 安显银,张予杰,朱同兴,张以春,&袁东勋.(2018).西藏色龙西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地球科学,043(008),2848.
MLA 安显银,et al."西藏色龙西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地球科学 043.008(2018):284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西藏色龙西山二叠系_三叠系界线剖面稳定碳(764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安显银]的文章
[张予杰]的文章
[朱同兴]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安显银]的文章
[张予杰]的文章
[朱同兴]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安显银]的文章
[张予杰]的文章
[朱同兴]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